熱浪骨牌效應 美加海岸數億貝類烤熟 內陸搶救紅鮭
科學家初步估計,過去兩周襲擊美西和加拿大的極端高溫與乾旱,至少導致數億海洋動物死亡,並繼續威脅無數淡水物種;「這好比是一場後世界末日電影」,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(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)海洋生物學家哈里(Christopher Harley) 說。
哈里博士專門研究氣候變化對沿海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;為計算生物死亡總數,他首先研究有多少藍貽貝(blue mussel)生活在特定海岸線上、有多少區域是貽貝的良好棲息地;哈里估計,僅僅貽貝就死了數億隻,連同生活在貽貝床和海岸上的其他生物如藤壺(barnacle)、寄居蟹和其他甲殼類動物、蟲類及小海參,死亡總數少說超過10億。
科學家表示,人類燃燒化石燃料導致氣候變化,對動物和人類造成嚴重破壞,這種極端天氣條件也變得更頻繁和劇烈;國際氣候研究小組研究發現,如果沒有全球暖化,上周席捲太平洋西北部的熱浪造成數百人死亡的極端情況,幾乎不可能發生。
哈里說,在熱浪來臨前,他看到天氣預報瞠目結舌之際,想到潮水會變得多低、會如何烤著裸露出來的貽貝、海星和藤壺;上周天氣最熱時,他走在海灘上,腐爛氣味立刻襲來,心情一開始因理論獲證實而興奮,但眼看海洋生物綿延不絕地死去,很快就變得沈重。
明顯大規模受害的生物是藍貽貝,它是具有重要生態意義的物種,可餵養海星和海鴨,並為其他動物創造棲息地。現在的問題是,海鴨在冬天以貽貝為食,在它夏季遷徙到北極繁殖地前,是否有足夠食物存活下來。
科學家擔心「骨牌效應」;如果這些極端熱浪變得過於頻繁,物種將沒有時間恢復;哈里說:「我們至少可以開始想想這件事。」
與此同時,生物學家也在警惕地觀察河流溫度;鮭魚的習性會從內陸河流和湖泊出生地,遷徙到數百哩遠的大海,然後再返回出生地繁殖下一代;科學家表示,西部各州大水壩網絡已危及這樣的旅程,現在氣候變化讓熱浪和乾旱加劇,若沒有強烈干預,情況將相當嚴峻。
專門研究鮭魚和硬頭鱒魚的退休漁業生物學家查普曼(Don Chapman) 指出,「在氣溫變得最熱之前的三周,我們已處於臨界溫度,我認為我們正走向災難。」
查普曼說的是華盛頓斯內克河(Snake River)沿岸的情況,那裡有四座大水壩長期存在爭議。
鮭魚的困境顯示,隨著氣候變化惡化,各種物種面臨更大危險;人類活動破壞了它們的棲息地,已讓許多動物為生存掙扎;再遇到極端高溫和乾旱,它們的生存機率更低。
為緊急應變,愛達荷州已開始在下花崗岩大壩(Lower Granite dam)捕捉瀕臨滅絕的紅鮭魚,將它們裝上卡車載往孵育場,做為決定下一步方案前的權宜之計。
加州1962年在克拉馬斯河(Klamath River)建造鐵門魚類孵育場(Iron Gate Fish Hatchery)以彌補失去產卵棲息地的鮭魚,州生物學家首度決定不將他們培育的幼鮭魚放回野外,因為他們很可能會死掉。
相反地,他們將100萬條幼鮭魚散播到其他地區的孵育場,讓它們在野生條件改善前有地方可以棲身。
上一則
加州山林野火仍狂燒 「水沒落地就蒸發」
下一則
該打疫苗補強針嗎? 專家:免疫缺陷患者恐需要
[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]
[国外服务器租用平台的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]